盡管由于時間久遠,許多球迷已經逐漸忘記阿蘭希勒遺留在英倫三島的故事,但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是,這位紐卡傳奇是英超歷史上最偉大的射手,他在個人長達14年的英超生涯中出戰(zhàn)441次,打進260球,是聯盟歷史上進球最多的球員。
希勒的記錄短時間無人能破
直到今天,也就是阿蘭.希勒退役的14年后,依然沒有哪位英超球員能夠打破他的記錄,前曼聯隊長魯尼曾一度接近,但最終小胖的進球數停留在208個,距離希勒仍有52球的差距。
除了文章開頭提及的英超進球記錄以外,阿蘭希勒的職業(yè)生涯有兩件事最值得推崇:一是他在中鋒位置上全面的個人能力;二是他拒絕豪門球隊邀請,甘于屈身家鄉(xiāng)俱樂部紐卡斯爾。而在接下來的文章中,筆者將就這兩點展開,旨在為各位呈現一位有血有肉的傳奇人物。
一位更全面的英式中鋒關于阿蘭希勒的足球風格,坊間其實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答案。有人認為他是一位純射手,依靠門前嗅覺與射術立足英超;也有人說他是傳統(tǒng)英式中鋒,身體強壯,頭球能力出色……在筆者看來,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卻又都少了些什么。
布萊克本時期的希勒
以“英式中鋒論”為例,常人印象中的英式中鋒應該是那種身材高大,身體素質出眾,沖擊力和頭球能力極強,但腳下技術粗糙的球員,就這個標準而言,阿蘭希勒第一點就不符合,因為他只有182cm,更何況希勒的腳下技術絕不粗糙,更多時候他只是踢得比較簡潔罷了。
同樣的道理,“純射手論”也未能完全體現阿蘭希勒的技術特點,除了射術精湛、嗅覺靈敏以外,英格蘭人還有著其他機會主義者所不具備的沖擊力與支點能力。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阿蘭希勒的全面使得他更像是上述兩種風格的結合體,筆者將其稱之為“非典型的英式中鋒”??偨Y來說,希勒擁有英式中鋒的強壯體魄、沖擊能力和頭球能力,但又避免了英式中鋒粗糙的腳下技術;與此同時他的射術和嗅覺又讓人看到他作為機會主義者的一面……沒錯,阿蘭希勒在中鋒位置上就是這樣一個全面的存在。
SAS組合
縱觀阿蘭希勒退役后十幾年里英格蘭中鋒位置的人選,最像他同時在能力上也最接近他的應該是熱刺的哈里.凱恩,盡管凱恩對禁區(qū)的沖擊力不如自己的國家隊前輩,但二者的確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處。
阿蘭希勒這樣踢球為了幫助各位球迷更好地了解阿蘭希勒在球場上的風格,筆者選取了希勒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幾個進球呈現在文章中,當然,只是個人看法。
第一球發(fā)生在1994-1995賽季英超聯賽最后一輪,布萊克本客場挑戰(zhàn)陣利物浦。這場比賽對于希勒和他所代表的球隊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它將決定聯賽冠軍的歸屬。
紐卡時期
希勒的進球發(fā)生得突然卻又合理:他用頗具詩意的挑傳成功找到里普利,然后開始跑位接應,當他來到距離球門只有18碼的位置時,隊友恰如其分地把球送到他腳下,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希勒再熟悉不過:抬頭觀察,低頭擺腿,一記低射洞穿大衛(wèi).詹姆斯把守的球門,紐卡斯爾進球了。
盡管最終布萊克本1:2不敵利物浦,但與此同時西漢姆憑借門將米洛舍科的神奇表現,主場1:1逼平曼聯,由此輸球的布萊克本依然捧起了隊史81年來的首座頂級聯賽冠軍獎杯。
第二球則誕生于02-03賽季,它也是紐卡斯爾隊史最快進球。2003年1月18日,紐卡主場迎戰(zhàn)曼城,藍月軍團門將納什停球失誤被希勒看在眼里,幾乎是在納什追球的一瞬間,希勒快速前插,斷球,推射空門一氣呵成。從這個進球中我們不難看出希勒身上機會主義者的特點,他的機敏是傳統(tǒng)英式中鋒所不具備的。
希勒10.4秒破門
第三球則是1998年法國世界杯中希勒的進球。小組賽英格蘭隊的對手之一是突尼斯,雖然從最后的比分來看三獅軍團贏得十分輕松(2:0),但過程其實并非如此。在希勒進球以前,英格蘭隊有過多次威脅到突尼斯球門的射門,但總與進球擦肩而過,此時需要一個人站出來捅破那層窗戶紙,由誰來呢?只能是阿蘭希勒。
希勒國家隊時期
英格蘭禁區(qū)邊路任意球開出,阿蘭希勒在多名防守球員包圍下原地起跳,將皮球頂進左下角。那一瞬間,身高不過1米82的希勒展現出了自己英式中鋒的一面,看家本領嘛,便是要在最關鍵的時候派上用場。
希勒世界杯破門
限于文章篇幅,筆者就不再更多列舉阿蘭希勒的進球,各位可以在網上找相關視頻。
兩次拒絕曼聯的神射手阿蘭希勒的職業(yè)生涯很長,從1988年升入南安普頓一線隊到2006年宣布退役,前后時間跨度達到18年之久。但令人感到詫異的是,在其漫長的職業(yè)生涯中,希勒從未效力過那些所謂的豪門球隊,這似乎有些不合理。
在今天人們的認知中,球星配豪門正有如“英雄配美女”(又或者“好馬配好鞍”)可謂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放到二十多年前,這樣的認知就不一定成立了。那個年代有太多太多一流球星出于種種原因甘愿留守一支沒有太大競爭力的球隊,希勒便是其中之一。
布萊克本
當然了,說希勒沒效力過豪門不假,但這絕不代表著沒豪門想要他,事實上,光是曼聯這樣的英超第一豪門,就曾兩次想引進希勒,但都沒能成功。
1992年夏天,年僅21歲的阿蘭希勒想要離開南安普頓,而當時可供他選擇的豪門球隊著實不少:曼聯、阿森納、利物浦……但最終,希勒的決定出人意料,他選擇了剛剛回到甲級不久的布萊克本。
當時的布萊克本無疑是90年代世界足壇最有名的“暴發(fā)戶之一”,鋼鐵巨頭杰克.沃克的注資讓這支不久前還在次級聯賽征戰(zhàn)的球隊有了挑戰(zhàn)英格蘭足壇秩序的財力,而利物浦傳奇格拉利什的執(zhí)教則為這一偉大夢想插上了成真的翅膀。
希勒無緣曼聯
希勒為什么沒選擇曼聯?原因有很多,一是布萊克本的痛快,二是紅魔的猶豫不決。為了得到希勒,暴力本不惜支付打破英國轉會記錄的360萬英鎊,與之相比曼聯在報價方面就顯得猶猶豫豫,最終更是以無法籌集足夠資金為由放棄引進希勒。與此同時,時任布萊克本主帥達格利什對希勒的喜愛也是溢于言表,他直言后者會是其賽季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此看來,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我們不難判斷希勒當時的心路歷程,作為一名年輕球員,他需要外界的認可,也需要一個更積極向上的平臺,而布萊克本就是這樣一個平臺,因此加盟暴力本似乎有“下嫁”的嫌疑,但的確最適合當時的希勒。
事實證明,希勒的選擇沒有錯,在布萊克本,他與另一位天才前鋒薩頓組成舉世聞名的“SAS”組合,并贏得94-95賽季英超冠軍。那個賽季SAS組合打進49個聯賽進球,其中希勒更是祭出34球的恐怖數據。
SAS組合與達格利什
轉眼到了1996年,希勒在布萊克本功成名就,是時候去尋求下一階段的挑戰(zhàn)了,于是乎他再一次被外界與曼聯聯系到了一起。
這一次,紅魔顯然不想錯過阿蘭.希勒,弗格森親自當起了說客,希望希勒能夠加盟曼聯,但當時老爵爺不知道的是,早在決定離開布萊克本的同時,希勒就已經為自己規(guī)劃好了人生的下一步路:回家。
阿蘭希勒是土生土長的紐卡斯爾人,他對那座城市有著與他人不一樣的情感與眷戀。希勒認為:當時自己的家鄉(xiāng)球隊有能力沖擊英超冠軍,但他們還缺少一位超級中鋒,而自己或許可以填補這個空缺。
回家
出于對家和故鄉(xiāng)球隊的愛,阿蘭希勒對曼聯球迷嘹亮的誘惑歌聲“充耳不聞”。他只想回家,那就讓他回家——1996年7月,阿蘭希勒以1500萬英鎊的轉會費(當時的世界紀錄)加盟紐卡,實現了榮歸故里的夢想。此后的十年里,他再也沒有離開圣詹姆斯公園球場,直到06年退役。
希勒的慶祝動作
巴蒂的慶祝動作
14年 英超生涯,441場比賽,260球,阿蘭.希勒,值了。
寫在最后:曾經有一段時間,許多球迷會將希勒與戰(zhàn)勝巴蒂相提并論,而在筆者看來,這種比較并非沒有道理。巴蒂與希勒同處于一個時代,而他們身上也有著許許多多的相似之處,比如說對一家俱樂部的忠誠,又比如說踢球的風格……如果一定要在二人之間找到所謂的“差距”的話,那么或許希勒進球后每每舉手的慶祝動作,和巴蒂的“機關槍掃射”比起來,的確是有一些沉悶和呆板。(笑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