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全黄无码一级在线看_国产剧情久久久性色_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_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軍事新聞 >

粟裕一線戰(zhàn)斗,叛徒背后打黑槍,所幸沒擊中,

時間:2020-11-10 17:45來源:網絡整理 瀏覽:
75個紅軍師41作者:卡迪羅在工農紅軍歷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先后存在過三個紅13師,分別是江西紅4軍13師(原紅64師)、鄂豫皖紅4軍13師(
75個紅軍師41

作者:卡迪羅

在工農紅軍歷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先后存在過三個紅13師,分別是江西紅4軍13師(原紅64師)、鄂豫皖紅4軍13師(后改稱第12師)和紅5軍團13師,本文介紹的是江西紅4軍13師,該師的番號在兩年半的時間里,先后變更了四次。

粟裕一線戰(zhàn)斗,叛徒背后打黑槍,所幸沒擊中,卻打死通信員

1930年10月,紅一方面軍攻克吉安后,對部隊進行了一次整編,把“縱隊-支隊”的編制都改稱為“師-團”。由陳毅指揮的贛南紅22軍的5個縱隊改編為第64師、65師兩個師共2200余人,其中第64師師長(后改為紅13師)唐天際,政委黃達。

唐天際,1904年出生于湖南安仁,1925年入黃埔軍校四期學習,北伐戰(zhàn)爭期間任第36軍1團3營黨代表,參加過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和井岡山斗爭,曾任紅22軍2縱隊司令。黃達,別名黃卓夫,1901年出生于江西信豐,參加過信豐農民暴動,曾任贛南特委書記、紅22軍1縱隊政委。

紅22軍是由贛南地方武裝編成,很多戰(zhàn)士都是農民,不愿意遠離家鄉(xiāng),因此當紅22軍向北開拔時,不少人開了小差偷偷溜回家,再加上路上一邊與地主武裝作戰(zhàn),一邊進行整頓,等到和紅一方面軍主力會合后,全軍只剩800多人。為充實建制,紅22軍被縮編為紅64師,師長粟裕,政委高自立。

粟裕一線戰(zhàn)斗,叛徒背后打黑槍,所幸沒擊中,卻打死通信員

紅13師(原紅64師)第二任師長粟裕,第二任政委高自立

粟裕,原名粟多珍,1907年出生于湖南會同,大革命期間進入北伐軍第24師教導大隊學習,參加過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和井岡山斗爭,曾任紅4軍營長。高自立,原名高省煩,1900年出生于江西萍鄉(xiāng),參加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斗爭,曾任紅4軍31團連黨代表、紅4軍3縱隊政務處長。

在第一次反圍剿中,由于紅12軍35師被調去擔任誘敵任務,紅64師便調歸紅12軍序列。在追擊譚道源部的戰(zhàn)斗中,紅64師擔任正面攻擊的任務,蔣軍為了突圍,發(fā)起刺刀沖鋒,一直殺到粟裕的師部附近。當時紅64師作為一個小師,師部只有一個警衛(wèi)排和幾名通訊員,因此粟裕也親自持槍參與了戰(zhàn)斗。

這時,一個反叛分子突然從后面開了一槍,沒打著粟裕,卻把粟裕的通信員給打死了,事后也沒有查出這家伙到底是誰。此人為什么要打粟裕黑槍呢?原來紅22軍原先大部分都是農民和起義士兵,作風比較散漫,受不了反圍剿斗爭的艱苦氛圍,一些人開了小差。因為原軍長陳毅整頓部隊力度不大,上級才換粟裕上馬,雖然粟裕清理了大部分的不可靠人員,但還是有一小部分沒清除出隊,這個企圖趁亂公報私仇的反叛分子正是其中之一。

粟裕一線戰(zhàn)斗,叛徒背后打黑槍,所幸沒擊中,卻打死通信員

紅13師(原紅64師)第三任師長尋淮洲,第三任政委張際春

紅12軍的軍部就在紅64師陣地兩三百米附近,見粟裕陷入重圍,軍長羅炳輝馬上派一個連迂回到敵后,配合粟裕將這股敵人殲滅,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之后在羅炳輝軍長的指揮下,粟裕和紅64師又先后參加了第二、三次反圍剿,連戰(zhàn)連捷,無銜軍事家羅炳輝獨特的用兵風格,也教會了粟裕許多,為他日后成為我軍杰出的軍事家奠定了重要基礎。

1931年10月,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紅12軍被拆散,紅64師改稱紅13師,由紅4軍軍部直接指揮,粟裕被提拔為紅4軍參謀長,尋淮洲、張際春接任師長、政委。

尋淮洲,1912年出生于湖南瀏陽,參加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斗爭,曾任紅4軍31團連長、紅12軍35師師長。張際春,1900年出生于湖南宜章,參加過湘南起義和井岡山斗爭,曾任紅4軍秘書長。

這時大規(guī)模戰(zhàn)事暫歇,紅13師在尋淮洲的指揮下主要在贛南根據地打地主武裝的土圍子。1932年3月,鑒于新成立的紅5軍團在贛州戰(zhàn)役中作戰(zhàn)勇敢,挽救了被敵人包圍的紅3軍團,為了彌補紅5軍團的損失,才改番號五個月的紅13師又再次改稱紅45師,歸屬紅5軍團下屬的紅15軍序列,誰讓紅13師是一支沒有歷史、沒有靠山的地方武裝呢?在紅15軍建制內,紅45師又參與了漳州戰(zhàn)役、南雄水口戰(zhàn)役。

粟裕一線戰(zhàn)斗,叛徒背后打黑槍,所幸沒擊中,卻打死通信員

紅軍攻克漳州紀念碑

樂安宜黃戰(zhàn)役后,紅45師再次回到紅1軍團建制內,并改稱紅31師,巧的是,這次距上次改番號又是5個月!頻繁的變換番號,讓尋淮洲師長和戰(zhàn)士們哭笑不得。2個月后,尋淮洲調任紅21軍軍長,原紅31師93團長鮑德新升任師長。鮑德新,又名鮑德心,是河南淮陽人,從寧都起義過來的原蔣軍軍官,在軍事素養(yǎng)上起碼沒什么問題。

1933年1月,贛東北紅10軍奉命南渡信江進入江西蘇區(qū),并與紅31師合編為紅11軍,這次距離上次改番號又是5個月!當然,這次紅31師總算沒有改番號,只是調整了隸屬關系,師政委則由方志敏的弟弟方志純擔任。不過比起這些,更讓該師指戰(zhàn)員感興趣的是,他們在紅64師時期的老師長粟裕這次也跟著一起調來,并被任命為紅11軍參謀長。

在第四次反圍剿中,紅11軍承擔了引誘敵人的艱巨任務。兩年前,紅12軍也曾執(zhí)行過同樣的任務。粟裕學習當年羅炳輝軍長的辦法,為軍長周建屏制定了一份誘敵計劃,紅11軍先攻打新豐鎮(zhèn),再東渡撫河,一路大造聲勢,擺出一副要進攻黎川的姿態(tài)。蔣軍前敵總指揮陳誠果然中計,以為紅11軍是紅軍主力,并派出第52、59師極速追擊。

粟裕一線戰(zhàn)斗,叛徒背后打黑槍,所幸沒擊中,卻打死通信員

開國上將楊得志,曾任紅31師93團團長

粟裕和周建屏軍長將蔣軍這兩個師一路引誘到黃陂地區(qū),毫無防備的蔣軍瞬間就被早已埋伏在此的紅一方面軍團團包圍,經激戰(zhàn)全部覆滅。之后,紅11軍再次如法炮制,偽裝成紅軍主力,將蔣軍第9、11師引入草臺崗一帶,并配合主力將陳誠的號稱土木系基干部隊的第11師大部殲滅,陳誠聞之急的吐血。

1933年6月,根據上級將“小軍小師”改編為“大軍大師”的要求,紅11軍31師被縮編為紅19師55團,鮑德新師長調任紅軍大學工作,并最終在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的一次戰(zhàn)斗中犧牲,方志純政委則調任閩贛軍區(qū)工作,紅軍主力長征后,他又在當地堅持了三年的游擊斗爭。

這里需要再提一下的是,原紅64師長、紅11軍參謀長粟裕,在1933年5月攻打硝石的戰(zhàn)斗中,被蔣軍一槍打中左臂動脈血管,鮮血頓時噴出一米多遠,粟裕當場昏死過去。由于第二天突然下雨,粟裕傷口被嚴重感染,手臂腫得像腿一樣粗。

雖然醫(yī)生曾建議粟裕截肢,但他堅決拒絕了,靠著驚人的毅力,粟裕的手臂總算還是痊愈了,但他也因此在醫(yī)院住了半年,直到1933年11月才回到部隊。此時紅11軍已被改編為紅7軍團19師,粟裕任該軍團的參謀長。而紅7軍團的軍團長,則是粟裕在紅12軍時期的老同事尋淮洲烈士。

附錄

紅4軍13師(原紅64師)歷任師長

唐天際(1930.10-1930.12,1955年上將)

粟裕(1930.12-1931.10,1955年大將)

尋淮洲(1931.10-1932.10,1935年犧牲)

鮑德新(1932.10-1933.06,1934年犧牲)

紅4軍13師(原紅64師)歷任政委

黃達(1930.10-1930.12,1935年被俘)

高自立(1930.12-1931.10,1950年病逝)

張際春(1931.10-1933.01,西南軍區(qū)副政委)

方志純(1933.01-1933.04,江西副省長)

【深耕戰(zhàn)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