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全黄无码一级在线看_国产剧情久久久性色_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_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軍事新聞 >

畫魂潘玉良身后兩座墓,一座埋葬著曠世情緣,

時間:2020-11-04 16:29來源:網絡整理 瀏覽:
民國初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時期,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剛剛土崩瓦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漸漸被有識之士所摒棄,中國出現了一個特殊現象,有才華

民國初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時期,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剛剛土崩瓦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漸漸被有識之士所摒棄,中國出現了一個特殊現象,有才華的女性噴薄而出,比如林徽因,張愛玲,冰心,蕭紅等等,她們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出生于家境殷實、思想開明的人家。其中有一個才華橫溢的女性不一樣,她出生最貧寒,生活最不幸,求學最刻苦,最終成為一代藝術大師。她就是著名畫家、雕塑家潘玉良。

畫魂潘玉良身后兩座墓,一座埋葬著曠世情緣,一座埋葬著手足友誼

潘玉良原名陳秀清,江蘇揚州人。潘玉良小時候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的她只好投靠舅舅,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潘玉良的舅舅是一個賭徒,為了償還賭債,竟把目光落在潘玉良身上,喪盡天良地將潘玉良賣到妓院,那年她才14歲。潘玉良在妓院里被迫學藝,吹、拉、彈、唱都要會。在妓院幾年中,潘玉良不停地與命運抗爭,自殺、逃跑多次,經常因拒絕接客挨打受罵。

命運的轉折點是在1913年,從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歸來的潘贊化,到安徽蕪湖就任海關監(jiān)督一職,在一次酒席上,潘贊化被潘玉良的優(yōu)美琴聲所打動,當地官員見上司對潘玉良感興趣,求之不得,就順水推舟,把潘玉良送到了潘贊化的住處,潘贊化并非好色之人,只是十分賞識潘玉良婉轉凄涼琴聲,潘玉良見潘贊化儀表堂堂,溫文爾雅,就長跪不起,哭訴自己的身世,求潘贊化救她,潘贊化聽完她的訴說,非常同情,決定為她贖身。

畫魂潘玉良身后兩座墓,一座埋葬著曠世情緣,一座埋葬著手足友誼

潘玉良是幸運的,她幸運的遇到了潘贊化,潘贊化告訴她:“你自由了”。潘玉良熱淚盈眶,百感交集。潘玉良是一個孤兒,無依無靠,自由了,她又能去哪兒呢?潘贊化收留了她,讓她幫助收拾房子,打掃衛(wèi)生,潘玉良是一個勤快的人,很快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潘贊化見她勤快而又聰明伶俐,茶余飯后就教她學文識字,誰知道潘玉良還真是讀書的料,她進步很快,潘贊化連連稱奇。潘玉良學字之余,有時在紙上信手涂鴉,竟然畫得像模像樣,這讓潘贊化大為吃驚。潘贊化見潘玉良聰穎慧質,對繪畫有特殊愛好和天賦,遂為她聘請畫師授教,悉心培養(yǎng)。

潘贊化和潘玉良朝夕相處,兩人心有靈犀,暗生情愫。此時的潘贊化是猶豫的,他在老家已有妻室,雖然民國的法律可以納妾,但他是一個新青年,認為這樣做對潘玉良不公,但潘玉良仰慕潘贊化,發(fā)自內心想跟潘贊化過一輩子。不久,兩人很低調地舉辦了婚禮,新婚那天只邀請了潘贊化的朋友陳獨秀夫婦,陳獨秀也自然成了他們這段奇緣的證婚人。潘玉良正式改跟夫姓,從這時開始才叫潘玉良的。

畫魂潘玉良身后兩座墓,一座埋葬著曠世情緣,一座埋葬著手足友誼

1918年,在潘贊化的建議下,潘玉良考入劉海粟創(chuàng)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她刻苦學習繪畫知識,再加上天資聰穎,學業(yè)突飛猛進,尤其對人體繪畫藝術有獨到見解,后來劉海粟等人建議潘玉良出國深造。1922年,潘玉良在丈夫的資助下赴法國留學,先后在里昂中法大學、巴黎國立美專習畫,與徐悲鴻同窗。兩人一別就是六年之久。潘贊化在那個時代這樣做是非常了不起的。

法國是世界藝術之都,在這里,潘玉良如魚得水,在藝術的海洋里自由遨游。1925年,又游學于意大利國立羅馬美術學院油畫班、雕塑班。她的畫作多次在法國、瑞士、意大利、希臘、比利時等國巡回展出,法國政府及博物館、英國皇家學院均有珍藏。其中巴黎國立現代美術館收藏她的雕塑作品有《張大千頭像》和水彩畫《浴后》。西方畫壇稱她為繪畫、雕塑界的著名藝術家。

畫魂潘玉良身后兩座墓,一座埋葬著曠世情緣,一座埋葬著手足友誼

1928年潘玉良歸國,她先后擔任上海美專西畫系主任,南京大學油畫教授,多次成功舉辦個人畫展,名震當時畫壇。潘玉良回國這段時間里,潘贊化在南京國民政府農礦部、實業(yè)部工作。夫妻久別重逢,自然是非常幸福和快樂的,潘玉良還讓潘贊化把大太太的兒子潘牟接到南京,潘玉良與潘牟關系和睦,情同母子。

然而,1937年,潘玉良再次漂洋過海,遠赴法國,根本原因是國內一些人,仍然揪住她做歌妓的那段歷史不放,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最傷心的是有一次畫展上,她的一幅油畫《人力壯士》被人貼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妓女對嫖客的頌歌”。而她這一走,竟然是永訣。

畫魂潘玉良身后兩座墓,一座埋葬著曠世情緣,一座埋葬著手足友誼

潘玉良后半生四十年都是在法國度過的,在法國的后半生中,她認識了另一個男人,他叫王守義,人如其名,有情有義。是當年和周恩來、鄧小平等人一起來法國勤工儉學的華僑,王守義一直默默的照顧潘玉良,追求潘玉良,潘玉良一直沒有答應他。她的心始終是屬于潘贊化的。1959年,巴黎大學授予潘玉良“多爾烈”獎,巴黎市市長親自為她頒獎。也就是這一年八月,潘贊化在安徽安慶去世。潘玉良知道這個消息已經是兩年后了,她淚流滿面,幾乎昏了過去。她自始至終都沒有改中國籍,不肯重新嫁人,為的是將來有一天回到祖國,回到潘贊化身邊。

1977年7月,她病逝于巴黎,葬于巴黎市公墓,王守義一手操辦了后事,墓碑上刻著“潘玉良藝術家之墓”幾個漢字。隨后,王守義將潘玉良4000多幅作品整理好,并疏通關系,打算運回國內,當時,法國政府是不允許把著名藝術家的作品運出國外的。1981年,王守義去世,法國的朋友考慮到他們兩人的情分,決定將王守義埋葬在潘玉良墓中,讓異國他鄉(xiāng)的兩人能結個伴。

畫魂潘玉良身后兩座墓,一座埋葬著曠世情緣,一座埋葬著手足友誼

而在中國安徽,親人們念及潘贊化與潘玉良的深厚感情,將潘玉良的衣冠與潘贊化合葬,象征他們永不分離。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