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會見。
特別的時刻,特別的對象,還有一些非常特別的用詞。
新華社的報道很短,三段話,300來個字。第一句話就是:國家副主席王岐山6日在中南海會見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北村滋。
新華社配發(fā)的一張圖片,老王同志坐在左邊的紅沙發(fā)上,雙手很自然搭在沙發(fā)邊沿;日本客人坐在右邊,雙手握在一起,仔細聆聽老王的講話。
神情都很輕松,氣氛都很融洽。
這樣的會見,這樣的氣氛,如果放在三五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形勢正在發(fā)生變化。
根據(jù)新華社的報道,老王提到了中日領導人6月份的大阪會晤,認為這“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中日關系發(fā)展確定了基調,指明了方向”。
然后,他說了這樣一段話:
中日是近鄰,都是亞洲大國和世界主要經(jīng)濟體,都面臨著國內(nèi)發(fā)展的繁重任務,對世界和平與發(fā)展負有重要責任。雙方應以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為指引,立足當前、放眼長遠,以史鑒今、看清大局,厘清利害、保持定力,以更高超的氣度、格局和智慧把握好中日關系,為兩國下階段高層交往營造積極有利氛圍,推動兩國關系全面邁向新時代。
看似很外交口吻,但仔細體會,信息量也是很大的。
第一,說出了中日關系的特殊性。
四個層次:
1,是近鄰;
2,都是亞洲大國和世界主要經(jīng)濟體;
3,都面臨著國內(nèi)發(fā)展的繁重任務;
4,對世界和平與發(fā)展負有重要責任。
第二,提出了深化中日關系的24個字。
立足當前、放眼長遠,
以史鑒今、看清大局,
厘清利害、保持定力。
三個層次,每個層次8個字,很多字意味深長的。
比如“厘清利害、保持定力”,也說明,中日之間肯定有利害沖突,那就更需要厘清;挑戰(zhàn)面前如果不能保持定力,那就會構成沖擊。
這里面的具體含義,日方可以好好體會。
第三,最關鍵是這句話:
以更高超的氣度、格局和智慧把握好中日關系,為兩國下階段高層交往營造積極有利氛圍,推動兩國關系全面邁向新時代。
這句話的內(nèi)涵,就更豐富了。
“兩國下階段高層交往”,按照媒體的報道,應該是指中國最高領導人明年初對日本的國事訪問,當然,按照已公開的外交安排,安倍這個月還要來中國參加中日韓峰會。
這些高層交往,顯然將進一步推動中日關系發(fā)展。
當然,前面肯定還有種種挑戰(zhàn),那就要“以更高超的氣度、格局和智慧把握好中日關系”。
氣度、格局和智慧,三者缺一不可,而且還要更高超!
切中肯綮。
而且,這確實考驗外交功力啊!

(二)
根據(jù)新華社的報道,在和老王會談時,日本客人說得很簡單:
北村滋表示,去年以來,雙邊關系重拾積極發(fā)展勢頭,高層往來密切。日方愿為未來兩國領導人交往做好充分準備,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
關鍵詞:充分準備,良好氛圍。
準備,而且還是充分準備。
日本方面又一次鄭重表態(tài)了:正在為領導人交往做充分準備,既然要營造積極的氛圍,那在未來一段時間,中日之間應該不會有大的干擾事件。
老王同志出馬會見這位日本客人,應該也是營造良好氛圍的一部分。
兩個月前,老王同志還作為最高領導人的特使,去日本參加了德仁天皇的即位慶典,應該也是對日外交的重要一環(huán)。
查了一下,1990年,日本明仁天皇即位慶典,中國出席的是時任副總理的吳學謙。
這一次,中國又提升了層次,凸顯了中國對這個鄰國的特別重視,日本應該也看在眼里。
很有意思的,相比中國的高度重視,一個日本特別看重的大國——美國,似乎有點漫不經(jīng)心。美國本來派副總統(tǒng)彭斯去日本,但后來又說彭斯太忙,運輸部長趙小蘭領銜前往。
也就是說,這次日本天皇近30年一遇的登基慶典,美國到場的不再是副總統(tǒng),而是一個部長級人士。
這或許也不說明什么,彭斯業(yè)務很繁忙或許也是事實,但日本這么重大的事件,美國就這樣對待,可見日本心頭的失望。

老王同志回國一個月后,中日又在東京舉行了首次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已經(jīng)是副國級的王毅前往日本,中日領導人都發(fā)了熱情洋溢的賀信。
什么是外交,這就是外交!
兩個月后,老王同志又在北京會見了北村滋,提出了“以更高超的氣度、格局和智慧把握好中日關系”。
氣度、格局和智慧,很意味深長的。
最后,就簡單說三句吧:
1,外交無小事,點滴些微之處,更見外交謀略和功力。
2,老王出馬,很不一般,接下來就是高訪,中日關系正漸入佳境。
3,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周邊外交也在發(fā)力,正在交出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