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全黄无码一级在线看_国产剧情久久久性色_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_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新聞 >

北上海設計展京在收縮,上海在膨脹,廣深在拆

時間:2019-11-29 09:58來源:網(wǎng)絡整理 瀏覽:
文章來源:◎智谷趨勢(ID:zgtrend)作者: 旺角黃局長中國的超級城市,正在迎來巨變。北京對標華盛頓,上海對標東京,廣深對標大舊金山的

文章來源:◎智谷趨勢(ID:zgtrend)

作者: 旺角黃局長

中國的超級城市,正在迎來巨變。

北京對標華盛頓,上海對標東京,廣深對標大舊金山的格局,越來越清晰了。

隨之上演的,將會是一場史詩級的人口遷移計劃,GDP考核機制的調整,上億民眾的命運轉折……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里,我們更加有必要審視中國的微觀鏡像,重新梳理和推演區(qū)域經(jīng)濟的演變路徑?;蛟S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以啟山林”,直面挑戰(zhàn)。

11月30日,智谷趨勢將在北京舉辦“年終演講大會”,前瞻2020年經(jīng)濟大勢,嚴九元會在現(xiàn)場分享智谷趨勢對中國區(qū)域經(jīng)濟變動的最新研判,還有獨家發(fā)布的《大灣區(qū)置業(yè)紅寶書》,告訴你明年注定要發(fā)生的巨變,私密干貨,這是年末很值得參與的財富盛宴和思想盛宴。

識別下方二維碼,搶購峰會優(yōu)惠票,獲得這個與大咖直接對話的機會,名額有限,欲購從速。

01

以前老有人說,上海會成為紐約、倫敦。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上海正在選擇東京模式。

2013年,上海11號線羞答答的越過邊界,伸入昆山體內6公里。這個歷史性突破,讓遼闊的大江蘇,終于有了一個小角落與魔都實現(xiàn)1小時地鐵通勤——花橋鎮(zhèn)。

一些買不起浦西一張床的年輕人,把家安置在這里,每天像候鳥一樣地鐵來回。不過,雙城生活只局限于這片狹小地帶,再遠就沒有地鐵了。

按照設想,11號本該與蘇州的軌道網(wǎng)連成一體,直插蘇州心臟。遺憾的是,中國第一條跨省地鐵剛探出頭來就戛然而止了,像是被擊沉的巨獸一動不動。

上海的擴張野心,夢斷花橋啊。

這一停,6年過去了。

最近,蘇州S1號線開始施工,建成后將穿過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昆山市區(qū),牽起11號線的手。

滬蘇軌道一體化突然加速的背后,是魔都正在謀劃擴大勢力版圖。

5個月前,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傳出一個重磅消息,上海正連同江蘇、浙江醞釀出臺《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xié)同規(guī)劃》,初步擬定覆蓋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嘉興、寧波、舟山、湖州,陸域面積4.9萬平方公里。

一個常住人口約6500萬人的上海大都市圈呼之欲出。這是一種完全有別于過往的局面——

長期以來,上海奉行單中心思路,導致資源、產(chǎn)業(yè)、人口過度向圓心集聚。我們看長三角的熱力圖,上海是主中心,昆山、嘉興、蘇州等衛(wèi)星城是次中心,彼此相對獨立,各自分散,中間還留有大片的空白地帶。

同樣是土地緊張的東亞地區(qū),東京灣的熱力圖卻是長成這樣的。

上海的人口分布呈現(xiàn)“圓心狀”,東京則是“發(fā)射狀”。這得益于東京都建設了密密麻麻的軌道交通,將周邊的琦玉、千葉和神奈川縣囊括進來,形成了一個半徑50公里以上的都市圈。

有數(shù)據(jù)顯示,東京都日間人口數(shù)約1558萬人,夜間約1316萬人,每天大概有240萬人交通往返。

今天上海的常住人口已高達2420萬,接近東京都的兩倍。盡管早前魔都曾簽下軍令狀,到2035年將人口控制在2500 萬左右。但這太難了。

人口往超大城市聚集,是不可逆的自然規(guī)律。除非上海自我肢解,經(jīng)濟大幅下滑,否則遲早會突破這個天花板。

所以,上海效仿東京,悄悄布局了一場人口大遷移計劃。

1 建設跨市軌道。上海11號線與蘇州S1對接只是第一步,接下來,7號線也準備對接太倉市,17號線將西延到蘇州吳江區(qū)。按照規(guī)劃,上海要建成21 條城際線,規(guī)劃總里程達到 1000 公里以上。除了地鐵,一大波跨市域的城軌和高鐵也在來的路上。

(打通省級斷頭路的大致位置)

2 打通省級斷頭路。上海與衛(wèi)星城的毛細血管時有梗阻,有些地方看起來只有幾百米路遠,卻好像天涯海角可望不可及。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上海正在打通11條跨省斷頭路,涉及到太倉、昆山、嘉善、平湖等。

3布局第三機場、在嘉興鹽城搞飛地經(jīng)濟、疏解非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

上海膨脹的大幕已徐徐拉開。它展開龐大的觸角,吞下毗鄰的7個縣市區(qū)。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上海人,離開魔都分散在大都市圈內,形成雙城生活。

從骨架到血肉,上海越來越像東京。

上海說要打造國際金融中心,但礙于體制機制,始終無法像紐約、倫敦一樣,成為全球資本要素的控制中樞。

說要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地理條件卻天然劣于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國際中轉難以突破。

這一點,與東京何其之像。放眼全世界,能稱的上全球城市的只有兩個,倫敦和紐約。

上海雖然定位全球城市,其實內殼跟東京差不多,只是國際城市。它們都背靠本國的經(jīng)濟腹地崛起,成為本土貨幣和產(chǎn)品國際化的橋頭堡。

它們在全球體系當中,對內服務的職能遠大于對外控制職能。更多的是輻射內部,而不是全球配置。所以其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只是區(qū)域級的,不是全球級的。

來自世界交易所聯(lián)合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9 年 2 月上海證交所境外上市 公司數(shù)量為 0 ,東京證券交易所為 5 家,兩者均遠遠低于納斯達克—US 的442 家及泛歐證交所的 159 家。若是考量外匯市場交易量,上海更是無法 與其他金融市場同日而語。

2019 年 2 月主要交易所概況(單位:百萬美元)

數(shù)據(jù)來源 :http://www.world-exchange.org

2016 年 4 月主要外匯市場交易情況(單位:百萬美元)

數(shù)據(jù)來源 :https://www.bis.org

此外,今天引領世界格局變動的無非是兩股力量,金融和科技。倫敦和紐約憑借單一的金融屬性晉升為全球城市,上海與東京卻兩手抓,都是綜合性城市。

你黃局長有個判斷,中日的世紀之爭,誰贏誰敗,并不是比拼兩個國家的經(jīng)濟規(guī)模誰更高,而是看上海與東京誰更強。

上海人口是東京的兩倍,面積是東京的三倍,但上海的GDP只有3.06萬億,僅為東京的1/2。

只有當上海的經(jīng)濟體量高過東京時,中國才能說真正超越了日本。

只有當上海的人均收入超越東京時,中國才能說碾壓了日本。

上海與東京,未來必有一戰(zhàn)。

02

中國向來有一南一北兩個核心。當上海在膨脹的時候,千里之外的北京卻在收縮。

曾經(jīng)在帝都眼里,江南的富裕是資產(chǎn)階級的買辦留下來的。北京一度想證明,北方也能成為全國經(jīng)濟中心。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北京不甘心經(jīng)濟落后,收攬了非常多的資源。遠的不說,近的有100萬員工的首鋼拔地而起,有北汽、奔馳、長安等整車廠鱗次櫛比。

上海有的,帝都一定有。上海沒有的,帝都還是有。好比這金融領域,管理中心在京,市場中心在滬,兩者相隔十萬八千里。每次匯報前,都先得在天上顛簸兩小時。

經(jīng)歷40年的奮斗,北京的GDP大有趕超上海之勢頭。然而,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北京的追趕運動戛然而止了。

今天的北京,正在剝離經(jīng)濟色彩,強化首都功能——

疏解。外遷制造,零售,批發(fā),運輸,倉儲等生態(tài)。疏解部分央企、金融機構、百強中學和三甲醫(yī)院。設立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qū)兩個千年大計。

現(xiàn)在,中央給北京的定位是全國政治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一個對內,一個對外,前者是服務于中央黨政軍的政務活動,后者是服務于重大外交外事活動。

在中心城六區(qū)的范圍內,只要干擾到這兩個核心功能,都會被中央開啟離心機模式一一甩出。

在新版的城市規(guī)劃中,北京只字不提“發(fā)展首都經(jīng)濟”,這恰好凸顯了北京打造華盛頓的魄力。

話又說回來,經(jīng)濟要素的外流,其實也意味著GDP、地方稅收的流失,會造成局部地區(qū)的經(jīng)濟波動。

這兩年北京減稅降負的力度很大,去年就為北京市企業(yè)減稅約400億元。房地產(chǎn)作為傳統(tǒng)支撐行業(yè),受調控影響也不好用了。未來一兩年還有一連串的大事喜事,比如70周年國慶、冬奧會殘奧會等等,支出非常多。

在這個關口上,減量運動就像是最后一根稻草。前陣子,北京市財政局局長在全國兩會上公開喊窮,向中央要錢要支持。“北京正在面對城市減量發(fā)展帶來的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問題,2019年應該說是收支平衡最緊的一年”。

北京市市長則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呼吁政府要過緊日子,準備刀刃向內,先把三公經(jīng)費砍掉20%以上再說。

中國當代史就是充滿了戲劇性。過去,北京站在鄙視鏈的最頂端,睥睨眾生,未來可能要倒過來,由全國各地來支援北京了。

但不管怎么樣,京津冀版圖站在了百年巨變的起點。

未來通州是北京,五環(huán)內才是首都。東西兩城,則是大國的權力中樞。這個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集合了中華文化的地方,將作為國家象征,向全世界展現(xiàn)中國力量。

到那個時候,帝都甚至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一個不考核GDP的大城市。

03

在三大城市群當中,粵港澳大灣區(qū)的經(jīng)濟增長潛力可能是最大的。

京津冀講究政治地位,長三角同質化競爭嚴重,大灣區(qū)則互補性特別強。

放眼全中國,大灣區(qū)的分工專業(yè)化做得最好。加上這里有十分活躍的民營經(jīng)濟,高度完備的產(chǎn)業(yè)鏈條,品種繁多的金融工具。所以在過去40年里,內地9市飛速發(fā)展。

但是,這個囊括7000萬人口的大灣區(qū),涉及到兩種制度、三種關稅區(qū)、三種貨幣區(qū)……于是,廣深港卷起了袖子,大力拆除影響經(jīng)濟要素流動的壁壘。

美國硅谷之所以能夠稱霸宇宙,其實就是建立在美國各地區(qū)間要素流動的門檻極低,便于孵化科技。

生產(chǎn)要素的流動自由化了,大灣區(qū)就能迸發(fā)出更大的協(xié)同效應。

上海雖然也在發(fā)力科技,但魔都的經(jīng)濟格局,是國資、外資、民資三分天下,國有資本力量雄厚,這天然注定了上海的創(chuàng)新,會更多受到有形之手的牽制。廣深的底色是民企,活力和效率自然更高。

隨著墻拆掉越來越多,一場好戲才剛剛上演。

04

中國的區(qū)域格局大轉盤又開始重新轉起來了。

三大城市群的百年巨變,會如何影響我們的房產(chǎn)投資邏輯?

站在十字路口上,中國很多脈動都發(fā)生了嬗變。

如何理解這個時代最大的不確定性,并且超越它?

來參加11月30日在北京舉行的“智谷趨勢年終演講”吧,我們的最強大腦將會告訴你答案。

(推廣)

推薦內容